蒸汽乾不乾?從汽水共騰看電導度的重要性
- 莊鼎鍋爐【林經理】

- 9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在工廠裡,常聽到客戶問我們:「為什麼我的蒸汽好像不夠力?加熱慢、設備效率差,甚至還有水滴噴出來?」其實這背後,很可能就是汽水共騰在作怪。這是一種鍋爐運轉中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現象,如果沒有控制好,不只浪費能源,還會讓設備壽命大打折扣。

汽水共騰到底是什麼?
簡單來說,鍋爐在加熱水的時候,理論上應該要產生乾淨的蒸汽,送到下游去使用。但現實中,鍋水常會「順便」被帶出去,可能是水滴,也可能是肉眼看不到的鹽霧。這種蒸汽裡混了水或鹽的情況,就叫做汽水共騰(Steam Priming & Carryover)。
它有兩種典型情況:
翻騰夾帶:沸騰太激烈或蒸汽需求突然增加,水面翻起,把水滴一起帶出來。
鹽霧夾帶:就算看不到水滴,鍋水裡的鹽分、矽酸鹽,也可能隨著蒸汽跑進管路。
工程師常笑說,這就像煮泡麵時火太大,湯水跟著泡泡衝出鍋子一樣。
為什麼會發生?
汽水共騰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,多半跟操作習慣或水質管理有關:
鍋水濃度太高鹽分、矽酸鹽一多,氣泡就不容易破裂,結果蒸汽帶著它們一起跑。
水位太高水面靠近蒸汽出口,水滴當然容易被吸進去。
負荷變化太快像食品廠突然同時開好幾台蒸汽設備,蒸汽需求瞬間暴增,鍋水就容易翻騰。
分離器或乾燥器效率差沒有把水和蒸汽分開,就好比過濾器壞了,雜質自然跟著流出去。

有什麼危害?
很多人會想:「帶一點水出去應該沒差吧?」其實問題很大:
蒸汽乾度下降:蒸汽裡混了水,熱效率馬上掉,燃料耗量上升。
設備受損:鹽分跑進換熱器、蒸汽管路,會結垢、腐蝕,長期下來修理費驚人。
安全風險:高速水滴衝擊管路,可能引發水錘,甚至導致爆管。
我們就遇過客戶的蒸汽閥門,因為汽水共騰長期侵蝕,才用了兩三年就報廢。
電導度:最實用的監測指標
說到汽水共騰,就一定會提到電導度。它代表鍋水裡溶解鹽類的濃度,數值越高,水就越「鹹」。
實務上,只要電導度過高,就表示鍋水太濃,氣泡更難破裂,汽水共騰發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。換句話說,電導度就是預測汽水共騰的最佳警訊。
一般來說:
低壓鍋爐:電導度控制在 3,500–4,000 μS/cm 以下。
高壓鍋爐:最好低於 2,000 μS/cm。
超過這個範圍,就該啟動排放系統,把濃縮的鍋水排掉。

如何預防?
要避免汽水共騰,重點就是「水質管理 + 操作習慣」並重:
控制電導度與濃縮比裝設自動連續排放裝置,當電導度超標時,能自動排出部分鍋水,補充新鮮軟水。
定期排放間歇排放鍋底污泥,防止沉積物影響循環。
水位穩定自動水位控制器要定期檢查,避免水位過高或過低。
提升分離效率安裝乾燥器或高效分離器,確保蒸汽乾度維持 99% 以上。
避免劇烈負荷變化操作人員要有意識,盡量避免瞬間開關多台用汽設備。
總結
汽水共騰是鍋爐現場最容易被低估的問題之一。它會讓蒸汽乾度下降、增加燃料成本,更可能損害設備,帶來安全風險。
而最有效的防線,就是電導度控制與規律排放。只要把電導度維持在合理範圍,並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,鍋爐就能穩定產出乾淨的蒸汽,效率高又省能源。
👉 一句話記住:水質穩定,蒸汽才會乾淨;排放確實,鍋爐才能長壽。

🔹 立即聯絡莊鼎鍋爐,探索蒸汽鍋爐的新可能! 為什麼選擇莊鼎鍋爐? ✔ 高品質蒸氣,穩定可靠 ✔ 節能設計,降低成本 ✔ 安全可靠,操作無憂 ✔ 體積小巧,安裝靈活 ✔ 多台並聯,彈性擴充 ✔ 啟動快速,提高效率 ✔ 免執照、免檢查,省時便利 ✔ 彩色人機介面,操作直覺 ✔ 全省售後服務,安心有保障 ✔ 口碑第一,品質第一 📞 立即來電,高雄 07-787-2258|台北 02-8287-6999 | LINE: @n94225087



留言